除夕快乐呀,送上一张我今天在罗马旅行途中拍的特雷维喷泉的照片,因为它又名「许愿池」。
@夏歌:想推荐一个新加坡特产,「斑斓蛋糕」。我是在机场买的,其实是斑斓口味戚风蛋糕,有一点淡淡的草木香,不冲,吃起来不会很甜,是一种很舒服的甜点。
@木子李:我要推荐「小米免手洗破壁机」,它让我天天都能喝上自制豆浆。原本家里也有破壁机,但是每次用完都得立刻清洗,不然就会变得很难洗,正因为这一点,我这样的懒人就不愿意使用了。
但是小米这一款是免手洗的,它有一个水箱,打豆浆的时候自动从水箱抽水进行制作。制作完成后,它又自动抽水进行清洗。
再夸夸它的其他优点:豆子不需要浸泡,也可以制作豆浆,而且只需要二十几分钟,非常快!
它还可以制作米糊,各种东西加进去做出来的米糊,营养丰富,给家里老人补充营养也很好的!
@琳萱:最近升级了洗菜装备,推荐「muji的不锈钢盆和使用配套的沥水盆」,替换了家里的塑料洗菜盆。
小贵,不过非常厚实,做工扎实可以用很久,减少塑料微粒摄入的可能性。我买的XL号,够大,洗菜方便。
@曲小萌:推荐图益的「文物图鉴」拼图,一边拼一边把那些镇馆之宝们再熟悉一次,当礼物送给小朋友也很适合。
@Wan:推荐「李宁的鸭舌帽」,我头围60cm,大扁头,这款戴上是mlb cp77的效果,买的水洗蓝色很百搭,主要是价格好随便戴不心痛,年货节买的不到70元。
质感和版型都很好,店里卖的最好的是ln的字母鸭舌帽,这款的字母是李宁两个字的全拼,更喜欢这款的设计一些,和我一样喜欢这个颜色的友友可以买来试试。
@Green(休假版):想推荐两款护发产品,「卡诗活力胶」和olaplex0号和3号。
因为6月的时候漂了头发,前阵子又烫了头发,现在发质出奇的差,头发炸毛+干。
紧急在洗发前使用plaplex0号和3号,每周用一次卡诗活力胶护理头发,用了两次后头发完全不炸毛了,而且肉眼可见的有光泽了,太神奇了。
@布布:推荐B站的出品的纪录片《生命奇观》!它是中国国家地理和B站联合出品,真的无比好看,如果是大会员还可以选择1080P高码率!
广西的溶洞,马来西亚雨林,新疆的荒漠…原来在这个地球上有什么多有意思的生物,以及觉得自己赞美语言太匮乏的人文景观,唯一的缺点是:只有三集……真的好希望它有很多很多集。
@阿嘉Ash:想推荐黑木华主演的2024新片《互帮互助》,由无数看似机缘巧合堆积而成的温暖故事。
改编自同名小说,女主梓因失去无可替代的挚友,生活陷入停滞,她通过向已故好友发送信息,编织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妙际遇。
电影中说「爸爸说不相信全是好人的小说,但想要去相信」,或许读者也想要相信善意在不经意间所产生的巨大能量,能够点线交织连接着彼此的生命。
对有失去过重要之人的朋友,可能会成为一种慰藉。诚如那句话所说,你会一直活在我的心里,我们一块活着。
「他们」指的是一个英国画家和一个法国语言学家,两个来自所谓「现代社会」的男人来到一个荒僻的爱尔兰小岛,各自带着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,争辩当地应该优先「开放发展」还是「文化保护」,但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,不惜伤害当地人的利益。
作者的文笔既客观冷静(对当地人)又带有嘲讽的力量(对殖民者),读完很上头。p.s.最温柔、独立、坚强的人物是岛上的一位因为海难而失去三位男性亲人的年轻母亲。
@Alicia:推荐最近看的一本书——《纽约餐桌》,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非虚构作者,深入几十家纽约餐厅后厨,为这些餐厅从业者撰写的他们的故事。
有五星级酒店,也有街边的流动小吃摊,故事主角的国别、到纽约的经历各不相同,但餐饮业的辛苦与成就感,从他们的故事中可见一斑。
这本书按照人物不同,分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,非常平实好读,故事里这些人物脚踏实地、乐观坚韧的故事也有感染到我,冬天的睡前看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真实故事,会觉得格外踏实温暖。
因为喜欢《银翼杀手2049》,我一直想去看一下原著科幻小说、菲利普·迪克的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。
我在看的过程中,就想起来,为什么之前有过这个念头,也打开过书,但没读完。
作为读者,我感受到的不是阅读快感,而是脑中越来越多的困惑,如行走于迷雾中,跌跌撞撞。
而这显然不是商业电影想要的,于是小说中一些核心设定在电影中压根没有呈现。
在小说中,地球经历了终末大战,因为放射性污染,生物大量灭绝,多数人已经移民火星。
一旦受损到了一定限度,这些地球留守者就会被划为「特异人」,并被剥夺生育权和在未来移民去火星的选择。
这些仿生人被批量生产出来,在智力上不输人类甚至比人类更好,但她们并没有获得和人类一样的法律地位,她们完全被当成工具,其存在的目的被设定为满足人类的需求。
在他眼中,仿生人不同于人类,因为她们没有共情能力。也因此,人类不需要共情仿生人。他猎杀仿生人,也不是在杀人,而只是报废出故障的机器。
这个教强调「万灵一体」,让信众通过「共情箱」感知默瑟的经历——信众只要用双手握住「共情箱」把手,就会感受到默瑟即便被石块袭击,也不断攀爬荒凉的山坡。
在这个过程中,信众会跟随默瑟一起受苦一起跋涉,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,产生和他人的共情。可以说,默瑟教让个人和集体相联,不再孤独,并能共情他人的痛苦。
有人曝光:所谓的「默瑟」是位演员扮演的,JN江南至于忍痛攀登的画面,也是人为导演出来的。
比如,伊西多尔,一位因放射污染而智力受损的特异人,在得知默瑟的真相后,仍然选择继续相信。
菲利普·迪克或许在暗示,人们在意的并不是某个教是不是真的,而是它给自己的体验如何,能否帮自己填补心的空洞。
并且他会在追杀仿生人的过程中,看见默瑟,并与默瑟交谈,并获得默瑟的支持与鼓励,继续完成杀死仿生人的任务。
我会觉得,里克所见到的「默瑟」,其实是他基于内心需求,而给自己创造的幻觉。
因为他在追捕仿生人的过程中,已经感受到仿生人身上的人性,也对其产生了共情。
这种共情让他怀疑自己行为的正当性,单为了能继续下手杀死仿生人,继续当个赏金猎人,他幻想出了一个鼓励他杀死仿生人的默瑟。
小说在这里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即使默瑟倡导共情,人们仍然可以通过「默瑟」的名义,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。
小说中,作者也借默瑟教的存在,让读者思考:信仰是否必须基于真实?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在哪里?
和默瑟教一样,在小说中没有呈现的还有「情绪调节器」——人们可以按动情绪调节器的按钮,为自己设定不同的感受和情绪,比如「想看电视」,比如「愿意听从伴侣的话」,比如「斗志昂扬地去工作」……
仿生人是被造物,但在使用情绪调节器这个场景里,人的情感也成了被造物,那人与仿生人的区别在哪里?
当人类通过科技逃避真实的自发的情感体验,而通过机器为自己制造情绪时,这也让人思考,科技带给人类的是解放还是更多的异化?
原著小说,相比电影里,只有「人」与「仿生人」两种类别,还提供了第三类人:「特异人」。
在小说中,伊西多尔这个智力受损的特异人,被称为「鸡脑袋」,被他人排斥、歧视,但他却是书中最有共情能力的人。
这也构成了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反讽——当社会以智力和生理健康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,在这个评价体系里,被认为低下的、不正常的伊西多尔,却是最善良和最有人性的。
当里克遵循规则去猎杀仿生人时,伊西多尔在遵循情感去保护仿生人,到底谁更有资格被看成是真的人,一个像人的人,一个有人性的人?
而以上这些问题,也只是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小说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的一角而已。
如果你也愿意接受菲利普·迪克用故事向你发出连环追问,以及思考带来的不确定性,那么推荐你翻开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这本书。
欢迎你分享你喜欢的APP、书、影、剧、游戏、好物等,我会选10位留言者每人送一本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突发!墨西哥毒贩向美国“宣战”,为“护送”非法移民,竟朝美国边境
被国产大模型DeepSeek超越,ChatGPT表示:排名变化也许是暂时的
用户称 MacBook Pro 车祸中被毁,苹果 AppleCare + 拒赔
火箭险胜老鹰4连胜:申京18+10制胜暴扣4000分里程碑 格林25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