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热播剧《以美之名》揭示了整形医美行业的潜规则,再次引发公众对医疗美容乱象的关注。部分消费者为了快速减肥、除皱而选择不正规的美容机构,这却暴露了“美丽陷阱”的真实面目。近日,多起肉毒素中毒事件引发警觉,轻则导致面部僵硬,重则可能危及生命。
那么,美容机构真的有资格进行医美项目吗?我们不得不提到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本质区别,前者涉及侵入性操作,后者则是非侵入性的简单护肤。数据显示,医疗美容行为必须由有资质的医生在合法机构内进行,而生活美容则可以在普通美容院开展。剧中所描绘的新娘因注射劣质美容针险些丧命的案例并不少见,这引起了人们对“黑诊所”和“黑医生”的深思。
某高端美学馆的非法行医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:没有资质的个人用从非正规渠道购得的材料实施治疗,造成多名顾客严重受害。JN江南注册法院最终认定此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,相关人员被判刑。整形美容的隐秘风险在于,很多顾客与医美机构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责任关系,一旦手术出现问题,维权困难重重。
另外,如今市场上还出现了不少机构利用“养生”旗号开展非法中医诊疗。日常生活中,一些美容院热衷于推销“针灸美容”或“埋线祛皱”,但这些行为在未取得合法资质的情况下进行,均属于非法行医。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,JN江南注册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仅未缓解病症,反而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。
国务院发布的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》强调,所有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内进行,并要求医疗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。然而,部分机构却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焦虑,大肆传播轻医美项目的低风险宣传,令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落入消费陷阱。
因此,我们在追求美丽的同时,务必要对医美及养生服务保持清醒的头脑。选择正规机构和认证医生显得尤为重要。消费者在进行医疗美容时应查看机构的执业许可证与医师资格证,并了解医疗风险,审慎做出决策。
同时,警惕医美消费与网贷的结合,一些机构通过低价引流借贷诱导消费者借高息债务上当。总之,面对美容行业的复杂性,保持警惕、提高警觉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健康与权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